老龄化速度加剧,老年人的健康普遍关注的问题,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这意味着他们要比其他人群罹患疾病的几率更高。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消费上,老人比其他人群的需求更多。所以健康对他们非常需要,一个好的医疗器械更能帮他们度过一个幸福安全的晚年。
中老年医疗仪器,可以帮助检查身体的状况信息和治疗身体,如血压计、血糖仪、制氧机、理疗仪等,也可提前防范身体出现不良的状况。
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约为1.94亿,而有关数据显示:在同年我国老年人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就达约100多亿元。今年,我国60岁及60岁老年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15%,达到约2.02亿,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追求,该市场规模保守估计会达到200-300亿元。
据调查,1998年,在我国有65岁及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中,只有一对老人生活的家庭(占11%)和单身老人户(占10.44%)两项合计共占21.44%。这部分老人往往难以得到家庭的照料。
老年人因为行动不便,医疗器械能够带来便利与提前预防。医疗器械的批发和销售,一是面向于年轻人的更为结合潮流的;一是面向于老年人的更为体现实用性。只有真正的把握这两点,才能拥有稳定的持续的客源,也就自然拥有稳定的持续增长的市场。
国家卫计委3月20日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规划提出,积极发展老年健康产业,大力提升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保健用品、保健食品、老年健身产品等研发制造技术水平,扩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推进信息技术支撑健康养老发展,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开展面向家庭、社区的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覆盖率和质量效率。
老龄化是养老市场发展的原动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16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5亿,占总人口的16.5%。根据预测,到2030年,这一人口占比将达到25%左右。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卫计委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要求重点推动智慧健康养老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以及推动在养老和医疗机构中优先使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鼓励财政补贴家庭和个人购买智慧健康养老产品。
“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重点任务中,明确要推进信息技术支撑健康养老发展,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开展面向家庭、社区的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覆盖率和质量效率。
这些重点方向的发展涉及医疗器械行业的诸多细分领域。第一是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重点发展健康手环、健康腕表、可穿戴监护设备等,对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生理参数和健康状态信息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实现在线即时管理和预警。
报告指出,老年人在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护理中需要的医疗器械归纳起来主要有:1.心血管植入式器械(如药物洗脱血管支架、心脏起搏器、房颤除颤器等);2.植入式矫形器械(如人工关节、脊柱矫正器械等);3.泌尿系统疾病专用器械(如各种导尿管、膀胱插管、检查用内窥镜等);4.眼科用检查器械(如裂隙镜等)和眼科手术器械;5.各种电子助听器产品;6.个人护理用品(如按摩仪、热疗仪、频谱仪、足浴器等);7.个人用电子监测仪器(如电子血压仪、血糖仪等);8.其他类(如轮椅、老年人家用跑步器、家用输液器以及升降病床等家庭护理用品)。
便携式医疗健康监测设备——用于家庭、家庭医生、社区医疗机构的集成式、分立式智能健康监测应用工具包,便于个人、医护人员和机构在家庭和移动场景中实时监测各项生理指标,并能借助在线管理系统实现远程健康管理等功能。
自助式医疗健康检测设备——用于社区机构、公共场所的自助式智能健康检测设备,便于用户在不同社区、机构中随时、随地、自助地完成基础健康状态检测,提升用户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水平。
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用于家庭养老及机构养老的智能轮椅、监护床等智能监测、康复、看护设备,开发预防老年痴呆症患者走失的高精度室内外定位终端,实现自主自助的养老功能,提高用户自主养老、自主管理的能力,提升社会和家庭养老资源的使用效率。
家庭服务机器人——满足个人和家庭家居作业、情感陪护、娱乐休闲、残障辅助、安防监控等需求的智能服务型机器人,提供轻松愉快、舒适便利、健康安全的现代家庭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健康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系统集成,对接各级医疗机构及养老服务资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整合信息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