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医用防护服防护服由PP、PPE 、SF透气膜、SMS这四类无纺布制成,由于材料的使用不同,成本不同,其做成的防护服也就有了不同的特性。作为新手在我们选择防护服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PPE淋膜医用防护服,顾名思义,也就是PP无纺布通过粘合挤压等方式覆上一层PE膜,以达到防水的作用,因PE膜防水、不透气的特性加上PP无纺布性能稳定,因此制成的医用防护服也就继承了防水不透气的特性,此类PPE淋膜防护服普遍应用于修理、建筑、装饰工程、废物处理等场景。
SF透气膜和PE淋膜组成相类似,只不过PP无纺布粘合挤压的是一层SF透气膜,因其具有环保、隔水透气的特性,普遍使用在医疗卫生领域,如医用防护服即为SF透气膜制成,透气膜因其制作工艺及水准的不同产生的差异又分为普抗、高抗、医用级透气膜材料,所制成的医用防护服性能也有所不同,具体可查看厂家出厂检验报告。
SMS无纺布,属于复合无纺布、是纺料和熔喷的复合产品,具有强度高、过滤性能好、不含粘合剂、**等优点,所以其制成的防护服主要用于医疗卫生劳动,手术衣、手术帽、洗手衣、手袋等一般也有SMS无纺布制成。
医用防护服其中基础的PP无纺布防护服,通俗说也称“防尘服”,因PP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易分解、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生等特点,其制成的医用防护服受到很多医疗从业者的喜爱。
目前医院使用的医用人员防护产品除了头部,手部,足部防护用品外,躯干防护主要有 隔离衣,手术衣和医用防护服三种。
隔离衣是指是指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家属探视病人等场合下穿戴的服装;
手术衣是指在手术室内穿着的专门设计的服装;防护服是指医疗急救、进入传染病区、电磁辐射区等特殊区域的人员穿着的服装。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要求,三种产品分别应达到不同的性能要求。
其中隔离衣为第一类医疗器械,性能要求相对最低,目前我国尚无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手术衣和防护服为第二类医疗器械。我国在YY/T 0506系列标准中建立了对手术衣的性能研究方法,在GB 19082中建立了对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技术要求。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可重用的医用防护服的标准。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满足GB 19082中所列要求的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也是本次疫情中最需要的一种防护服。该产品主要供工作时可能会接触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空气中的颗粒物的医务人员使用。
防护服通常采用复合材料制成,如用聚酯或聚丙烯纺丝成网非织造布与透气微孔薄膜或其它非织造布复合,或采用水刺非织造布与透气微孔薄膜复合,或采用木桨复合水刺非织造布。目前广泛使用聚乙烯闪纺法非织造布及纺黏/熔喷/纺黏(SMS)或纺黏/熔喷/熔喷/纺黏(SMMS)复合非织造布与微孔薄膜复合,并经“三拒一抗”(拒水、拒血液、拒酒精,抗静电)功能性后整理。
非织造布:是指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不包括纸、机织物、针织物、簇绒织物以及湿法缩绒的毡制品(GB/T 5709--1997《纺织品 非织造布 术语》)。
简单的讲就是: 它不是由一根一根的纱线交织、编结在一起的,而是将纤维直接通过物理的方法粘合在一起的,所以,非织造布是抽不出一根根的线头的。
医用防护服的性能:防护服材料的性能要求,包括防护性、服用性、安全卫生性。
简单来说,防护服不仅要排湿透气、穿着自如,还要让医护人员免受诊疗过程中病毒、细菌等各种污染物的感染,抵挡住水液、酒精、血液侵入,而且要有效抗静电,甚至防止灰尘进入。
具体来说:
①防护性要求具有液体阻隔功能,防护服关键部位(左右前襟、左右臂及背部位置)抗渗水性,耐静水压不低于1.67kPa;抗合成血液穿透性不低于2级,即合成血液以1.75kPa压强作用于防护服上5分钟后不得穿透;防护服外侧面沾水等级不低于3级。此项技术指标是为了防止病人的血液,或手术时的消毒水、冲洗液等液体透过防护服,污染到医务工作者。
②防护服要具有防微颗粒物穿透的性能,防护服关键部位及接缝处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不低于70%。此项技术指标是为了防止带病毒的微颗粒(比如吐沫等)入侵,此外,防护服的接缝处必须贴密封条,以遮挡衣服缝纫时留下的针孔。
③防护服的服用性要求包括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拉伸试验时,断裂强力不低于45N,断裂伸长率不低于30%。此项技术指标是为了保证服装的物理性能,使其不容易破损。
④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方面,防护服材料透湿量要求不小于2500g/m2·d。此项技术指标是为了保证穿着者出汗的热气及时排出。
⑤防护服的安全卫生性要求自身无毒,无皮肤刺激性,抗霉菌滋生。
⑥防护服是一次性使用,经济性方面要求在保证防护性能的同时,尽量降低成本。